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考点梳理

2024-03-06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网

   古语云:“言为心声。”言语作为人的一种思想表达方式,极为灵活多变。国考行测科目言语理解与表达板块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借助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面对这一部分的题目,考生往往自信满满,却又一次次“铩羽而归”。《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接下来,小编就来梳理一下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常考的知识点以及相应的解题策略,希望能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

  一、逻辑填空篇

  逻辑填空常考的知识点主要是材料分析和词语辨析。材料分析是指对于题干部分的分析,主要分析材料中空格处词语或成语所处的语境,目的是理解空格处所需要表达的意思。而词语辨析是指对于选项部分的分析,主要辨析词语或成语之间的差异,目的是选用合适的词语准确表达空格处的意思。逻辑填空题目中,考生往往忽略材料分析这一点,导致在做题时总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因此,我们着重强调一下材料分析。

  材料分析中上下文关系分析是重中之重,而上下文呈现的关系又是复杂多样的,如上下文方向不一致的反对关系,上下文呈解释说明的解释关系,上下文呈并列、选择的联合关系等等。接下来我们就以上下文方向不一致的反对关系为例,具体讲解一下如何进行材料分析,进而利用透彻的分析解题。

  首先,通过明显的标志词或句意判断上下文关系。若题干中出现了“但是、然而、却、事实上、实际上、则……”等表示转折类的词语或者上下文语意相反,则可以判定上下文之间呈现出方向上的不一致,即为反对关系。其次,通过上下文关系找出提示空格处信息的词语或句子。最后,根据上下文关系选用与呼应点相应的词语或成语。若上下文呈反对关系,则需要选择与呼应点方向相反的词语或成语。下面我们来看道例题:

  1、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务实,我们的一切实践都需符合规律、切合实际。规律指引下的世界变动不居,我们不能_______,应敢于质疑、善于包容、勇于创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循守旧

  B.沾沾自喜

  C.妄自菲薄

  D.刚愎自用

  【解析】答案A。分析材料上下文关系,通过“不能……应……”可知前后语意相反,上下文关系为反对关系。空格表达的意思应与“敢于质疑、善于包容、勇于创新”意思相反。“因循守旧”指的是沿袭旧规,不思革新,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符合语境。“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妄自菲薄”形容看轻自己,形容自责、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品德、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刚愎自用”意思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不愿意讨论,十分固执,不能对应“创新”,均不符合语境。故本题选A。

  二、片段阅读篇

  片段阅读题目几乎占据了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的半壁江山,历来是行测“必争之地”。然而其阅读量大,问法灵活,题型多样的特性又往往令考生束手无策。面对这类题型,考生除了需要注意增加平时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做题技巧。我们接下来就以片段阅读题中的主旨观点题为例,剖析一下片段阅读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

  主旨观点题意在考查考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这就需要考生从材料中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倾向。而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倾向等都会由一些特殊的关键词句引出。如表示总结的总结词、表示结果的因果词、表示转折的转折词等。在阅读题干时标出这些关键词能帮助我们快速定位文段的重点所在。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一道例题:

  2、强调谋略和构想,是军事战略指导的题中之义,但这种构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与力量手段相匹配。在中国革命战争初期,“城市中心论”和“农村包围城市”两条路线的命运之所以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前者机械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后者是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以及敌我力量的构成、对比和布局等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符合中国革命客观实际的战略构想。因此,确定战略目标或制定战略方针,都要依据国家安全总体战略,结合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特别是现有军事力量的实际状况来确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军事战略构想不能机械照搬固有模式

  B.科学分析国情是战略制定的必要前提

  C.军事战略构想应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

  D.战略选择应该取决于特定的时代要求

  【解析】答案C。文段首先指出军事战略的谋略和构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接着通过“城市中心论”和“农村包围城市”两条路验证这一观点。最后用“因此”进行总结,强调制定战略目标或方针,需要依据客观的国家情况和实际状况来确定。所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军事谋略和构想的制定需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来确定,对应C选项。

  除了利用关键词快速解题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行文脉络的分析把握文段的重点。首先,通过逐句阅读把握句意。其次,通过句意把握句间关系,并根据句间关系划分文段层次。最后根据句子作用把握文段的重点部分。常考的行文脉络通常有总分、分总、总分总、转折、因果、并列等。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一道例题:

  3、目前,国内的多家快递企业开始尝试拓展无人机送货业务,这样既能缓解地面交通拥堵,又能提高快递企业运营效率。但是,自无人机技术应用以来,安全事故屡屡发生。无人机在快递业的大规模应用,还可能对空管秩序造成极大冲击。特别是引入人工智能的无人机技术,逐渐摆脱了人工干预,而且还会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优化自己的飞行路线。一旦对其监管落实不到位,极有可能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对此,我们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智能在无人机领域的优势,防止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危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引入人工智能的无人机技术潜在风险更大

  B.无人机的广泛应用需技术和监管共同发力

  C.快递企业引入无人机业务的时机尚不成熟

  D.发展人工智能需要更多地考虑其安全隐患

  【解析】答案B。文段从快递企业拓展无人机送货的例子入手,引入无人机技术应用以来事故频发的问题,强调对无人机的监管落实如果不到位,极可能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对此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显然,文段的落行文脉络是先分析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危害,后提出对策,为分总文段,对策部分是作者的目的所在。故先排除A、C项。D项未能切入到“监管”层面,排除。故本题选B。

  以上内容是对行测言语理解常见考点的梳理。当然其中考点远不止于此,比如语句排序题、语句衔接题,再如副省试卷中还有文章阅读题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考生再接再厉,以“勤”为“径”,勇攀高峰!
 

分享到

切换频道